1. 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苯乙烯、丙酮、高溫、噪聲。
2.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點數
|
超標點(不合格點)
|
1
|
游離二氧化硅
|
2
|
/
|
2
|
總粉塵(TWA/PE)
|
2
|
1
|
3
|
呼吸性粉塵(TWA/PE))
|
2
|
0
|
4
|
呼吸性粉塵(TWA)
|
1
|
0
|
5
|
苯乙烯(TWA/STEL)
|
1
|
0
|
6
|
丙酮(TWA/STEL)
|
1
|
0
|
7
|
高溫
|
1
|
0
|
8
|
噪聲(場所)
|
4
|
/
|
9
|
噪聲(崗位)
|
4
|
1
|
3. 主要建議:
3.1 防塵:針對本次生產車間切紗機工接觸粉塵濃度超標現象的建議:(1)做好作業場所的通風除塵設備檢查工作,確保其能有效降低作業場所的粉塵,減少粉塵聚集。(2)按要求做好工作場所設備、地面積塵的定期清理工作,清理時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避免產生二次揚塵。(3)生產車間切紗機工進入粉塵工作場所時需正確佩戴符合要求的KN95防塵口罩。防塵口罩應經常檢查,對損壞或失效的防塵口罩及時進行更換,確保防塵口罩處于正常狀態。(4)在存在粉塵的工作場所醒目處,應按要求設置粉塵警示標識,提醒作業人員粉塵對健康有危害。
3.2 防噪聲:針對本次生產車間牽引工接觸噪聲超標現象的建議:(1)按要求定期對工作場所作業設備進行維護及檢修,確保其正常運行,避免因生產設備老化產生高強度噪聲。(2)合理安排生產車間牽引工作業時間,減少作業人員接觸高強度噪聲的機會。(3)作業人員進入噪聲作業場所時應佩戴符合要求的防護耳塞或防護耳罩。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加強監督管理,指導工人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嚴格督促員工進入噪聲作業場所作業時正確佩戴。
3.3 防毒:(1)做好作業場所通風工作,避免有害物質聚集。(2)作業人員進入有害物質作業場所作業時按需正確佩戴符合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品,預防有害物質對作業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
6.3.4 防暑:本次檢測高溫未在夏季最高溫時段檢測,檢測結果僅供參考。根據用人單位所在地氣象條件,夏季存在中暑的風險,建議用人單位在日常管理當中做好如下管理工作:(1)做好高溫作業場所的通風降溫工作,確保高溫作業場所通風良好。(2)夏季提供清涼飲料供高溫作業人員飲用。(3)高溫季節減少作業人員高溫作業時間,增加輪崗的頻率。
|